作家路遥逝世三十周年:他的苦难、曙光、梦想、坚持和离去……

路遥逝世30周年:他的苦难、曙光、梦想、坚持和离去……
∆ 1988年路遥在陕西作协
他” 以命搏文“,
6年交出一部上百万字的
鸿篇巨著– 《平凡的世界》。
这不仅是一轴气势磅礴的 社会历史画卷,
也是一部荡气回肠的 人生命运交响。
直到今天, 它依然是各大高校
借阅量最多的图书之一,
无数人在孙少安、孙少平的身上
看到了自己的影子。
他给一切卑微的人,
带来了勇气和光亮,
让他们知道, 自己能够走多远。
他,就是路遥。
今天,跟随路遥与友人的回忆,
为你还原真实的路遥,
一个并不平凡的生命。
他的苦难
你别无选择–这就是命运的题旨所在。
–路遥
∆ 少年时代的路遥(14岁左右)
路遥少时家贫,家里10口人的生计完全依靠父亲一个人,经常揭不开锅。小时候,路遥被父亲寄养到没有儿女的伯父家。伯父家也是穷人,经常连铅笔都买不起。 在《平凡的世界》和《在困难的日子里》等作品中,都有他自己困苦生活的影子。
我知道,父亲是要我掷在这里,但我假装不知道,等待着这一天。那天,他跟我说,他要上集去,下午就回来,明天咱们再一起回老家去。我知道,他是要悄悄溜走。
我一早起来,趁家里人都不知道,我躲在村里一棵老树背后,眼看着我父亲,踏着朦胧的晨雾,夹个包袱,像小偷似的从村子里溜出来,过了大河,上了公路,走了。
这时候,我有两种选择:一是大喊一声冲下去,死活要跟我父亲回去–我那时才七岁,离家乡几百里路到了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。我想起了家乡掏过野鸽蛋的树林,想起砍过柴的山坡,我特别伤心,觉得父亲把我出卖了……但我咬着牙忍住了。因为,我想到我已到了上学的年龄,而回家后,父亲没法供我上学。尽管泪水唰唰地流下来,但我咬着牙,没跟父亲走……
–路遥回忆被寄养到伯父家时的情景
路遥在临去世之前,曾跟好朋友讲起,他的父亲领着他从清涧的老家,走到了清涧县城。第二天早晨,他的父亲拿着仅有的一毛钱,给他买了一碗油茶。他喝完后,望着爸爸说:”爸爸你也喝一碗。”爸爸说,”我不渴。”临去世之前,路遥说,我终于想明白了,(当时)我爸爸手里只有一毛钱。
–厚夫
他的曙光
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,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。你会被淹没吗?除非你甘心就此而沉沦!
–路遥
∆ 1969年路遥二十岁照片
童年,是路遥人生中苦难的时光;读书,使路遥拥有了仰望星空的人生梦想。
∆ 路遥在延安大学时的毕业照(第三排右起第一)
1969年路遥回乡务农,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,逐渐开始小说创作。
∆ 路遥参与创办的《山花》文汇报
路遥大学期间酷爱读书,可以说达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。那时他读的好多外国文学名著,我们起初连书名都没有听说过,可是他却读了一本又一本。他读书是分秒必争的,每天晚上都读到很晚才睡觉,有时候一边吃饭还一边读书。记得有一次,我和包括他在内的几位同学去西安收集资料,在铜川到西安的火车上,他一直在读书,直到火车进站。
我们进大学的时候,听说路遥很早就写东西了,主要是写诗歌,上大学之前他就创办了文艺小报《延安山花》。大学期间,我们见他在不时地写东西。他才思敏捷,当时写诗歌很有激情,写散文富有诗意,当然写小说才刚刚起步。
–路遥大学同班同学 张子刚
他的梦想
人不仅要战胜失败,而且还要超越胜利。
–路遥
∆ 1987年在德国的路遥